梅州:跑完一次马 恋上一座城!世界客都欢迎你~
跑完一次马 恋上一座城!世界客都欢迎你~

“跑完一次马(马拉松),恋上一座城”。11月3日,客商银行·2019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将盛大开幕。此次赛事设置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其中马拉松路线为:梅县区人民广场(起点)—府前大道—公园北路—剑英大道—剑英大道北—宪梓大道南—宪梓大道中—梅塘西路—梅州大桥—沿江西路—嘉应中路—嘉应东路—秀兰大桥—客商大道西—世界客商中心(折返)—客商大道西—S223线—叶剑英纪念园(终点)。该路线的设置,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跑友又一次领略梅县区的独特魅力。接下来,让我们先通过本报的图片和文字,带领广大跑友深入感受和了解梅县区的城市变迁、乡村蝶变、产业发展和旅游兴旺等,让来到此处的每一个人都爱上这片绿、恋上这座城。


妙笔生花绘锦绣 幸福宜居魅力城
走进智慧梅县综合政务中心,一套先进的智慧管理系统映入眼帘。“这套智慧管理系统整合了公安、应急等11个部门资源,投入使用1000多路摄像头,像一个安全卫士一样保障着梅县的每个角落,坚持智慧化城市管理,用绣花精神谋篇布局,用工匠精神管理建设,构建一座数字科技之城。”梅县区综政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市民的安全感得到保障了,幸福感也不能落下。位于新县城的梅花山是市民登高望远的好去处,隐匿在城市里的自然空间总是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几乎每天都来梅花山,这里空气、视野都很好,既锻炼了身体,心情也畅快得多。”市民张阿姨说道。梅花山脚,便是热闹的梅县人民广场,每当清晨或夜幕降临,人们总是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寻找属于他们的乐趣。在公园里建城市,在城市中建公园,绿色发展理念,让梅县区成为更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绿色城市,也为梅县区群众的幸福感增添了更亮丽的底色。

目前,梅县城区规划面积已扩大至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8.42平方公里,城区内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公共配套和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发展架构不断拉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龙头名企进驻,城市日益提质,一幅“剑英大道品人居,宪梓大道看商业,府前大道望景观,人民南路尝美食,沿江金岸赏文化”的宜居宜业宜游画卷正徐徐展开。

客家建筑点缀山间,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生活。
高铁一通,百业兴隆。当前,梅县区紧抓高铁经济,围绕“高铁、机场、港口、货运铁路”交通条件,在梅州西站、畲江北站周边构建“高铁经济圈”,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促进城市提质扩容,引进更多龙头名企进驻。同时,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本注入,做精做细做优高铁沿途的工艺之乡畲江镇、运动小镇麓湖山、陌上故庐侨乡村、粤东井冈九龙嶂、足球小镇新葵岗,力求“点上出彩,沿途多彩,整体精彩”,处处呈现“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美丽梅县”新景象,让更多“美丽经济”惠及广大民众,为发展提供新契机。


见山望水忆乡愁 诗画乡村入梦来
弯曲连绵的“九曲连廊”,七彩油纸伞装饰的湖面,每到夜晚,纸伞发出绚丽多彩的灯光,映衬着转动的水车、潺潺的流水,很是动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塘,白墙黑瓦间的墙绘诉说着美丽乡村的愿景与淡淡乡愁……这是水车镇白沙村美丽的一角。近年来,围绕水资源,水车镇聘请专业团队围绕“水”做好白沙村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将白沙村打造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山水生态型慢生活村庄。

鹤舞白沙传客韵,梦里水乡织锦绣。
在桃尧镇松林村,同样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醉人画卷:蜿蜒的松源河穿村而过,两岸绿树环绕,三两村民正漫步于石砖铺成的亲水栈道,成群白鹭或在水边徜徉,或在低空翩翩起舞。近年来,桃尧镇创新地票制,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快速推进,并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谋划“六村联动”,打造美丽乡村,让“三步一景、五步一画”在松林村成为现实。

丰收了!广大群众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白沙村和松林村只是梅县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县区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点带面,外提颜值,内修气质,内外兼修,打造了一批美丽特色乡村。此外,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推行“12425”规划,初步形成了松源—桃尧—隆文绿色生态产业组团、南口—水车—梅南红色客侨文化组团、石坑—梅西—大坪—石扇现代农业体验组团、雁洋—松口—丙村特色文化旅游组团为重点的四大美丽乡村组团,实现连线连片、组团发展,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翻犁出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麦穗、稻香相得益彰,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产业升级提质量 创新驱动助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谈改革开放一锤定音,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直以来,梅县区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并将工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改革开放初期,火柴厂、卷烟厂和涤纶丝厂是梅县工业的三家“顶梁柱”,是梅县的主要财政来源。而如今,经过代代梅县人的努力,众多大项目大投资争先恐后落地梅县区,有投资110亿元的梅县富力城、五星级标准的昌盛豪生大酒店、荣膺三甲的中山大学粤东医院、梅县外国语学校、喜之郎山水城、广东超华科技总部、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嘉元科技、数字化城管系统及25家高新技术企业……梅县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抢抓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以产兴城、产城联动、统筹城乡,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梅县新城,以城带乡,大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新型城镇化创新区。

梅县区外国语学校是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于一体的公立学校。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梅县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夯实发展平台为抓手,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聚焦实体经济和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梅县区科工商务局局长张云龙表示,发展以畲江产业园、城东白渡产业园、水车产业园“三园合一”的产业集聚地,集聚落户企业达66家,金柚深加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休闲健康医疗、新型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为梅县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梅州金柚丰收,种植户高兴不已。
梅县还大手笔打造“创新驱动带”,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支持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全面对接,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发展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廖万清院士在粤东医院设立院士工作站,陈志杰院士担任广东鸿荣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绿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发展顾问。据统计,多年来,梅县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排在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美景美食惹人醉 客都之恋尽开怀
来到梅县区,叶剑英纪念园、雁南飞、雁山湖、灵光寺、桥溪古韵、阴那山等国家级旅游景区名闻遐迩,让您体验不一样的自然之美,情不自禁恋上这片绿。昌盛豪生大酒店、一盏明灯素食馆、梅州名杨村大酒店、围龙人家盐焗食品雁洋分店、叶家饭店(叶剑英纪念园内)等点缀其间,随意进入一家,皆能让您尽享客家美食。盐焗鸡、梅菜扣肉、酿豆腐、腌面三及第汤、客家娘酒鸡、酿苦瓜、客家捶丸、梅县区丙村镇开锅肉丸、雁洋镇味酵粄、松口镇企炉饼、鱼散粉、炸肉丸等地道的特色客家菜,色香味俱佳,让您体验不一样的舌尖上的梅州。

舌尖上的梅州。
梅县区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是旅游胜地。这里有1个省级、4个市级、6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1个市级、10个县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5.36%。这里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4A级旅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雁山湖、千年古刹灵光寺,3A级旅游景区南寿峰健康产业园,还有省级麓湖山文化产业园以及千年古镇、中国古村落等一批名镇名村。这里有星级标准酒店10家,还有准五星标准酒店昌盛豪生国际大酒店、四星酒店金德宝酒店和“雁南山居”“三舍”等一批优质民宿,是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八届跻身全省十强。

游客、市民在银杏基地拍照、游玩。
目前,该区正紧扣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以全国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围绕中高端需求,以目的地运营的新模式,突出文创驱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农事体验、客侨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旅游目的地、精品线路和文旅IP名片,让“诗和远方”走到一起。近年来,梅县区各大景区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创下历史新高。
